结合事项
1.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
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,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,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,争取客源,以形成资源共享,优势互补,共同发展的格局。
2. 与农村扶贫相结合
据估算农村大约有1.5亿剩余劳动力,到2010年还将至少新增劳动力6350**左右。从中短期看,中国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,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。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,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,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。
3. 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
2001年中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,城镇化率达37.66%,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,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。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问题,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。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,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,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,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、旅游商业,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、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。
4.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
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,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,加强与生态资源的**结合,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"保护,开发*二"的原则,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
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(1)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,概念混乱
观光旅游,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,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。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,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,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,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。
(2)各自为政
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,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,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,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。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,而忽视了乡土文化、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,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。
(3)缺乏规划和策划
由于资金缺乏,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,开发中只重规模,不讲质量,粗制滥造,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,只考虑当前,不顾长远,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。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,人工痕迹过于明显,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,城市化倾向严重,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。
(4)人才匮乏
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,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,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。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,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。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,乡村旅游的*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,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,形成轻管理、低质量、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,严重制约了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。
(5)开发产品特色少、雷同多
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,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。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,缺乏文化内涵,地域特色文化不**。此外,中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,缺少特色产品,整体接待水平偏低,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。
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如何提高规划可落地性
近年来,乡村旅游发展*,不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编制的规划方案各有千秋,但并非每个旅游规划方案都能顺利落地建造成功运营。下面,*天创文旅*将从以下4个方面支招。
首先,应提升乡村旅游规划的战略高度。乡村旅游多次列入国家及各级地方大会和政策中,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应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编制规划方案,使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相协调。
其次,应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参与。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公司要想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落地性,就要提高组织、旅游达人、当地百姓、旅游相关领域*的参与度,集思广益,群策群力。
再次,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规划目标。乡村旅游规划应适应社会发展目标的转变,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制定一系列的民生目标、环境目标、文化目标等社会性目标,强调旅游产业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、就业、扶贫、环保等方面的效益。
后,要密切乡村旅游规划与城市、区域发展的结合。乡村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、区域规划同样密切相关。在编制旅游规划时,应该将乡村旅游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,更好地统筹发展。
总之,提升乡村旅游规划可操作性,不能仅仅从规划编制的低层次解决,而要从转变编制规划的视角,提升战略规划的地位等方面入手,使得乡村旅游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,同时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,终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