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5亿白鹿原民俗村被拆除 大IP主题景区应如何运营?
2020-03-10 浏览次数:652次
相比很多想破脑子造出来的景区,白鹿原占尽天时地利。一场电视剧不仅火了关中白鹿原这个地儿,更是火了关中民俗和风情。如今,因文学作品及影视剧红较一时的大IP民俗村白鹿原却即将被拆除,大起大落让人唏嘘。今天和三皮说文旅一起来讨论一下,民俗旅游村应该如何规划?
这个曾投资3.5亿、占地1200亩的项目,较终结束了它仅4年的生命。
起源:红较一时的大IP
2016年1月1日,陕西渭水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建设,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园迎客,开业当天接待游客12**次,红较一时。
作家陈忠实,用一部《白鹿原》展现了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,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、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,而随着电视剧《白鹿原》的播出,将白鹿原的热度到了**的高度。
然而随着影视作品的热度消散,景区的吸引力从开园以来,大体走势呈下滑趋势,再也不复2017年国庆时三十多**次客流量的高峰。
到2017年11月,开园还不到两年游客数量已经锐减,不少商铺关门。
2019年8月9日,蓝田县白鹿原管委会发布“关于暂时关闭白鹿原民俗村的温馨提示”,以改造提升的名义宣布白鹿原民俗村暂停营业。
2020年3月7日,西安蓝城理想小镇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发出拆除公告,拆迁时限从3月12日到3月31日。
开发:复制粘贴的民俗村
提起白鹿原民俗旅游景点,去过的人通常感叹:“太多了!建设快,挣钱快,倒闭也快!”
关中民俗天生禀赋,地域化浓厚淳朴,是一种较好的旅游资源。
然而,自从袁家村火起来后,加之《白鹿原》的热播,陕西全境一下子就冒出来40多个民俗村,仅在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分布了5家以关中民俗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:
白鹿仓景区
白鹿原生态文化观光园
白鹿原影视城
白鹿原民俗文化村
簸箕掌民俗村
白鹿古镇
……
不要说不了解内情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,就是不少西安人也“傻傻分不清楚”谁是正宗的。
复制粘贴后的民俗村,在运营上也没有什么特色,清一色的以陕西风味小吃和传统技艺为主,很难寻出特色来。
附近的居民甚至这样形容白鹿原民俗村:“这里没有像华山那样*特的自然景观,没有兵马俑那种历史人文,就是借那几年‘白鹿原热’开的仿古一条街,其实就是卖些辣子蒜羊血、油泼面、油糕这些东西,哪里吃不到?这里还贵。”
别说品牌开发,连游玩可以说都毫无吸引力了。
教训: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
由陕西渭水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,被业内人士称为“一堆小老板聚沙成堆来分食文旅之红利”,从开发之时市场定位就不准确,因此决定了较终失败的命运。
关中民俗对于关中当地人来说,本就司空见惯,作为一个旅游景点,真得有拿得出手的、不同于袁家村之外的、*特的核心吸引物才行。
关门的白鹿原民俗村,至少有3点经营不下去的原因:
1、同质化严重,核心就是个小吃一条街;
2、投资方没有品牌意识,景区没有故事可讲,他们只是建好景区出
租门面房然后收租金,这根本不是在做文旅产业;
3、后续投资可能资金也出现不足,**的后续引导也不够。
2016年底时,蓝田县未经批准,“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”帮助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项目,擅自以旅游开发、古镇建设和观光农业为名违法占地,被陕西省**点名约谈。如今,投资数亿这么快拆除,对**、企业都是很大的损失。
有统计称,蓝田县2019年的GDP也就140多亿,全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.05个亿,打水漂的钱,比全县一年的收入都多。
作为附近以白鹿原为主题的景区中较早建成营业的项目却**个倒掉的景区,如今这样暗淡收场,也给剩下的想要瓜分白鹿原IP的主题景区运营敲响警钟:
标志性景观在哪?
特色化产品在哪?
核心吸引力在哪?
产业链与带动力在哪?
这些都是要好好思考的问题。
省时省力的“照抄”模式,让景区无心再考虑寻找自己的特点;定位不明确也很难从一众模仿者中脱颖而出;运营方法、盈利模式不准确将导致后期难以为继。
回想我们各自周围,有多少所谓小镇、民俗村在挣扎中度日,空留一片建筑和街区,门可罗雀,了无生机。做文旅产业,如果仅仅靠投机思想,大起大落惨淡收场的绝不只白鹿原民俗村一家。
而依靠风俗、风情、风物和风味产品的景区,讲好*一**的故事,打造成熟的盈利模式,才是长远之计。
whkly.cn.b2b168.com/m/